相關連結

 

 


妊娠期牙齦炎

  牙齒出血,是一些懷孕婦女常見症狀,多見於早孕期。婦女妊娠後,由於體內雌、孕激毒增多,使牙齦毛細血管擴張,彎曲,彈性減弱,呈紫紅色突起,輕輕一碰,就會出血,醫學上稱作“妊娠期牙齦炎”。當孕婦缺乏維生素C時,症狀更嚴重,但由於這種現象是因妊娠後體內的內分泌改變而發生的,當分娩後可以不治自愈。 雖然妊娠期牙齦出血與體內分泌改變有關,但與孕婦口腔衛生不潔或牙齒排列不齊等因素也有關。

娠妊期牙齦炎
  妊娠期的婦女生活規律改變,進食的次數增多,愛吃零食又偏愛酸甜食物,因此孕前本來沒有齲病的婦女在妊娠期容易患齲病。此外,孕婦由於內分泌的改變,若不注意口腔衛生容易患妊娠期牙齦炎。國外有的調查報道36%-100%妊娠期婦女患有齦炎。由於懷孕後孕婦體內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明顯增加,影響了牙齦上皮組織的完整性,而妊娠後期黃體激素的水平達到最高,因此,妊娠性牙齦炎一般以妊娠第2-3個月及分娩前最為嚴重。患妊娠性牙齦炎時,牙齦易於出血,嚴重時病人的牙齦乳突發生顯著的增生,形成妊娠性牙齦瘤。

  另外,妊娠性嘔吐引起牙面脫礦、偏食與進食次數和數量增加等,這些不良因素都容易導致妊娠期牙齦炎的發生。牙齦炎不僅會增加孕婦的痛苦,更為嚴重的是,它會直接影響胎兒的健康發育,尤其是胎兒從7周開始形成乳牙胚,5個月左右形成乳牙牙尖,孕婦此時若缺乏維生素A、維生素C、維生素D和鈣、磷,必然會影響到胎兒的牙齒發育。所以,愛護寶寶牙齒應從孕婦做起。

  一般來說,準媽媽的口腔保健應分為三個階段。第一步:孕前口腔檢查,消除各種隱患。由於懷孕期口腔治療的安全期很短,因此打算懷孕的婦女,應該在懷孕之前到口腔醫院的牙周病科進行全面的檢查,如有問題立刻解決,消除各種隱患,包括系統治療牙周疾病、徹底地齦上潔治(俗稱洗牙)、拆除不良修復體(假牙)並重新進行修復。據臨床統計,牙周炎孕婦的早產率(低於32周)是正常孕婦的3-7倍,生產低體重兒或圍產期死亡率較正常者高出15%-30%。

  第二步:妊娠期間定期做口腔檢查。
  1. 掌握正確的口腔保健方法,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。保持口腔清潔,堅持做到“早晚刷牙,飯後漱口”,徹底清除菌斑,可使用含氟牙膏、牙線等。妊娠期噁心、嘔吐的孕婦更應注意清除存留在口內的酸性物質,以抑制口腔細菌的生長繁殖。要使用軟毛刷,刷牙時不要過分用力,以免損傷牙齦。應多吃一些含有豐富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,如牛奶、雞蛋、瘦肉等,特別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。必要時還可口服維生素C片。一般來講,懷孕在4-6個月的時候可以潔牙。
  2. 定期口腔保健與檢查。建議每3個月做一次口腔保健,一方面可及早發現口腔疾病,另一方面可有效防治妊娠期牙齦炎。
  3. 不自行用藥。安定、強的鬆等鎮靜藥和激素可引起寶寶唇裂,四環素可使寶寶形成四環素牙,慶大霉素等抗菌素則有致畸作用。牙齦有急性炎症或症狀明顯的孕婦,應及時到醫院治療。
  4. 合理營養,適當補充維生素與鈣。妊娠早期在1-3個月的時候準媽媽合理攝取優質蛋白和鈣、磷和維生素A,如牛奶、雞蛋、瘦肉等可提高寶寶乳牙的抗齲力,特別是妊娠中期4-6個月,寶寶的大部分乳牙正處於礦化階段,準媽媽應多吃富含礦物質、黃、綠色蔬菜、沙丁魚等含豐富維生素D的食品。
  第三步:產後注意嬰幼兒的口腔保健。媽媽對孩子的口腔保健是“一早,二幫,三教育”。嬰幼兒期的乳牙極易患齲齒,所以在乳牙萌出之前,定時餵涼開水以清潔口腔,還要盡早培養嬰幼兒刷牙的興趣並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。孩子不會刷牙,在第一顆乳牙長出後到3歲前,母親都要幫助孩子刷牙,開始時可以用無菌紗布沾生理鹽水或涼白開水給寶寶擦洗牙齒,以後逐漸選用幼兒保健牙刷幫孩子刷牙,早晚各一次。

  預防措施:每次進食後都應刷牙。使用軟毛牙刷,順牙縫刷牙,清除食物殘渣,儘量不碰傷牙齦。多食含維生素C多的新鮮水果和蔬菜,或補充維生素C片劑,以降低毛細管壁的通透性。挑選質軟、不需多嚼、易於消化的食物,減輕牙齦負擔,避免損傷牙齦。


  5Top  
無標題文件
地址:高雄市苓雅區廈門街3號•TEL:(07)223-7165•塔克多媒體廣告 製作
本網站所有刊載內容,文字、圖像、影音、軟體及程式皆為著作權所有,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、重製、散佈、公開播送、出版或發行。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站內容供人點閱。